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高考志愿 > 文章正文
 
高考志愿:留余地 有梯度 多样化
2007-4-28 16:28:00 来源:2exam.com整理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东城区教育考试中心 王庆新

  现行的高考录取规则是志愿"齐步走",即在同一时间录取同一志愿的考生。现在本科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已达到85%左右,一些名牌院校已达到或接近百分之百,所以一定要选好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。

  第一志愿有优先权

  高分考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

  由于高招录取规则不是中招录取分数的"段段清",而是"志愿清",即便是高分考生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,如果第一志愿选择不当,同样存在着低录或落选的危险。在录取时,每所院校都首先提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档案,如录取不满时,才提取二志愿考生的档案。第二志愿考生一般要比该校提档线高出40分左右才有可能被录取。因此,第一志愿考生处于最佳候选位置,这就是第一志愿优先权。比如,考生甲和考生乙的高考成绩都是550分,甲报的第一志愿是A大学,乙报的第二志愿也是A大学,如果A大学的提档线是540分,考生甲就能被录取,考生乙就不太可能被录取。如果考生丙的高考分数是545,但是他第一志愿报的A大学,考生丙也有可能被录取。所以第一志愿选择不当,就会失去最佳候选位置,还会给下一个志愿的录取造成困难,从而导致一步不当,步步失控的局面。

  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时

  各院校都规定附加条件

  虽然政策规定了大学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,但同时也规定,接收非第一志愿(第二、第三志愿)考生可以有条件,这些条件由各大学自主制订。从以往部分大学招收二志愿考生的要求和做法来看,主要是:①志愿差,就是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必须高出第一志愿几十分(具体分数各校自定,一般都高出40分以上)。②预留第二志愿固定人数,或按一定百分比预留(可查录取统计资料上各校往年招收第二志愿的数量)。③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必须达到已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。④其它附加条件,如只接收第一志愿为某大学的考生等(比如只接收第一志愿为北大、清华的考生,要细看招生简章)。⑤使用机动名额接收高出第一志愿考生几十分的非第一志愿考生。机动名额往往是外省市未录满调剂过来的。

  从这些要求和做法中可以看出,各大学在二志愿的录取上是有区别的,这些做法虽然有些苛刻但它是合法的。

  不放弃第二第三志愿

  对偶尔失利要特别留有余地

  高考志愿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,要考虑到正常发挥、超常发挥或偶尔失利,特别是对偶尔失利要留有余地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住从个人实际出发的原则,即个人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,应该统筹兼顾综合考虑。

  志愿之间要有梯度。在志愿选报数量上,市高招办规定:提前批次录取的有两个志愿校;一、二、三批次录取的各有三个志愿校,专科志愿校达四个。志愿数量虽然很多,真要填满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。我们强调选好每批第一志愿,但也不能放弃二三志愿。大学的一次录取率未全部达到百分之百,还存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录取可能性;加之从政策上规定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,所以不能轻易放弃填写二三志愿。

  在高考志愿选择上,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有的考生第一志愿报得不甚合理,也在所难免,二三志愿的选报,恰恰创造了弥补疏漏的良机,应该认真对待,充分利用。否则可能会因几分之差,失去当年的录取机会。

  每批三个志愿不能是同一水平学校,一志愿录取率高的学校别当作二三志愿

  选择每批二三志愿时要注意:每批中三个志愿不能是同一水平学校,它们之间要有一个"梯度",即按照录取分数从高到低,志愿差一般是20-40分。如何判断哪些学校属于同一水平,可参考高校录取分数统计资料。比如,第一志愿报了北大,就不要再报清华、人大、北师大等录取分不相上下的学校。

  当一、二、三志愿拉不开档次、形成不了"梯度"时,切不可为了拉开档次而抬高第一志愿,这时要尽量把志愿填满,也许就适得其所。

  对于那些一志愿录取率多年达到或接近百分之百的院校,一般不应放在二三志愿上;实在摆不平,放在了二三志愿上,也应尽量避开热门专业。

  院校之间有"梯度",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也有"梯度"。很多大学在录取时有专业差,专业差3-7分不等,专业差是多少,决定权在大学。如果非常想进这所大学,最好填写同意校内专业调剂。

  别把自己限制在狭窄范围

  志愿选择要尽量多样化

  在专业选择上不能一味追求个人的兴趣志向,应该兼顾就业需要,一些所谓"冷门",往往正是国家急需而不可少的就业岗位。考生在选报志愿时,一定要视野开阔,不要把自己限制在狭窄范围内,志愿选择要尽量多样化,倘若志愿报得单一,势必浪费志愿而导致失去录取机会。比如,所报的学校全是名校,所报专业全是热门,如计算机、生物、国际贸易等。如果数学一旦没考好,上述三个专业可能哪个都进不去。

  不可扬长忘短、存有侥幸

  不适宜自己的专业最好不报

  高校录取时对相关科目是有要求的。相关科目不强的专业要避开,否则影响录取。特别是报考外语类院校或专业,既要参看考生高考的总成绩,也要看外语学科笔试、口试、听力成绩,总成绩达到甚至超过院校或专业的分数要求,但相关科目成绩差,也会落选。

  身体条件也是录取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体检时,身体有某些不正常或不适合某些院校及专业,体检表会反映出来。选报志愿的时候,一定要参看体检情况,不能存有侥幸心理,比如色盲、色弱,要报生物、化学就可能受阻,一定要看清专业对身体的要求。千万不能明知不适宜选报某专业却非要报,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。近年来,常有考生因为对不适宜选报的专业掌握不好而低就或落选。考生对自己的评估要客观,正视自己的短处,切不可只扬长而忘短,盲目乐观。

  网上填报"三要三不要"

  现在实行网上填报志愿,一旦填写中出现失误,将会前功尽弃。从市招办设计的程序来看,有很多限制和提示非常严谨,只要按要求填,不会出逻辑错误。

  这里提醒考生在填写时注意"三要三不要":第一,要认真阅读网上填报志愿的须知和说明,不要想当然办事;第二,要认真事先草拟好志愿方案再录入,不要边考虑边录入,以免出错;第三,要打印一份最后的录入结果,并认真检查核对,不要只凭脑子记,以便录取阶段备查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